核電

全球有十四座核電廠位處高活動斷層地震帶,台灣四個核電廠都名列其中

比較:

7級震度為大於0.4G

(一般常聽到的芮氏規模是評估地震總能量,
並非描述地表震動、搖晃程度,請勿混淆;
地表震動程度是以此處所提之"震度"為分級,
量化單位為"加速度";此處加速度單位是"G"
"自由落體"之加速度)

加州核電廠耐震0.75G
這次日本地震重災區最大地表加速度逼近 3 G!
還有海嘯的問題


1. 專業與庶民的落差

這陣子核四的討論又熱絡起來
因為對基本知識、最新科技的知識落差
造成民眾與專業者感受上有很大的不同

專業者對於風險評估以及國民用電需求
比一般民眾還要有深入認識
這陣子他們的感受一定很悶
社會輿論不斷拿幾乎無上綱的風險挑戰他們的專業
他們心裡大概會吶喊:抱怨什麼
大家不要用電,沒冷氣沒竹科問題就解決了

台灣這個社會,越是專業者、
越是影響人民生活的領域,越受到挑戰
尊敬和回報倒是越來越少...
這點請核專家不用太自憐,你們並不是少數的受害族群

雖然這種社會氛圍很尖銳、不溫暖
不過這也是世界上多樣社會的一種可能
即使弊端很多...但是盡量用正面的眼光看待吧
把生在這種氛圍當作是修行?

即使對他們的立場感到同情
也很信任台灣專家的能力和水準
不過我對核能仍然是抱持偏負面的感受
在評估核能成本效益時不可不將這點-"民眾心理"考慮進去

我相信台灣的技術專業者都是頂尖的
但在這個時代只有技術是不夠的
即使一般民眾,也是願意為了多一點"東西"而付錢的!
像iPAD薄一點、報紙鮮艷一點
醫療多一點關懷、建築多一點設計和耐震
套句廣告詞

    卓越,來自於對不必要的堅持

核安至少要讓人有這種感受,才會過關吧


與再生能源的成本作比較時,這點也需納入考量
就像即使馬路比較危險,還是很多人不敢搭飛機
因此飛機需要為加倍安全投入成本

2. 再生能源

台灣地峽人綢是不爭的事實
一座提供一個家庭日常照明的風力發電機
(最高發電量1.5kw,桌電用電量約0.5kw)
含支撐柱高約7米,寬3米...

也就是就算每家都裝一台兩層樓高的風力發電
開兩台電腦就玩完了...

一則對省電錙銖必較
並對再生能源義無反顧,不計成本
應該還有可行的機會

一則就是反璞歸真吧~

留言

熱門文章